一個貧困村的“經桑”之道

“日晴桑葉綠宛宛,春蠶忽忽都成繭。”5月17日,沿著曲折卻平整的水泥公路,來到東興區三烈鎮芋河村,仿佛走進北宋文人黃庭堅的詩作中。只見漫山遍野的桑樹郁郁蔥蔥,翠綠的桑葉泛著陽光,其間還零星露出幾顆桑葚,令人瞬間忘卻城市的紛擾。
修建設施,養蠶戶增收致富
在自家蠶棚外,芋河村4組70歲的蠶農邱長榮正忙著將雪白的春繭裝車,準備送到三烈鎮蠶繭站出售。邱長榮說,老兩口養了兩張春蠶,產繭100余公斤,收入3900多元。說話間,豐收的喜悅掛上臉上。
“以前村里不通路,養了蠶賣繭全靠背靠挑,后來修了泥巴路,卻跑不了車,賣繭還要排隊,一大清早就得出發。現在水泥公路修好,一趟就賣了,票子就到手了。“對于曾經的不便,邱長榮記憶猶新。
編輯:呂憶曦
記者:唐澤學
【社會熱點】
【相關閱讀】
- 內江公安緊急預警:非法博彩APP賭博已出現 市民勿上當受騙(2019-05-21)
- 兩岸接力 臺灣老兵找到失散77年的內江親人(2019-05-21)
- 丈夫病逝, 她帶著婆婆去改嫁——記威遠縣“好兒媳”賴輝先(2019-05-21)
- 臨江小區一倉庫起火 消防員及時撲滅(2019-05-21)
- 路遇檢查 "野豬兒"撞開執法車逃跑造成三人受傷 駕駛員被刑拘(2019-05-21)